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观点

赵半狄:我不属于任何圈子不想有归属感

来源:   2013年06月01日   浏览次数:1510

  与赵半狄此前掀起的任何一场话题风暴产生的“负效应”相同,由他执导的电影《让熊猫飞》虽然6月1日才公映,但来自网络的口诛笔伐已不绝于耳。当网络红人的脱衣露点淹没“熊猫时装秀”使之成为闹剧、在主流媒体刊登广告抵制《功夫熊猫》被斥炒作,赵半狄还在特立独行。他不解的是:“当今社会,大家对强势集团的宣传、广告、公关行为早已笑纳,对个体表达不同观点却依然不适。”他说,先锋就应该是一个人的战斗。

  “我们的社会总是那么简单,听大家的表白,就像爱情表白一样。”

  负责任地说,《让熊猫飞》这部电影本身并不像“赵半狄”三个字那样令很多人反感。故事源于真实事件,来自河南、四川、北京、甘肃、台湾等地的两万多名青少年以熊猫为题,创作出绘画、雕塑、舞蹈作品,最终用销售所得的100多万元善款在黄河边上建了一座孤老院,为60位老人解决了困疾。而来自798的艺术家、各地美术教育者的看片感受是,“用创造力换一座孤老院”这件事的意义远超电影本身。郑州12岁女生张霖彤的作文《我爸就是一只熊猫》被瑞士收藏家以10万元购得,她说:“人生有黑白两面,社会也是有黑白两面的,那么我的爸爸呢……他就是一只熊猫,也有着黑白两面。”男孩过杰的父母以收废品为生,他用旧轮胎、旧音箱、旧洗衣机、旧电线焊接成一个熊猫变形金刚,“熊猫头部”的电视机里还重复播放一段影像:“虽然有人会看不起我爸爸的职业,但是我并不自卑。”还有学生找来熊猫大便做成一尊维纳斯雕塑,并调侃:“臭美,臭美,说的就是你。”

  但与上述美好气氛截然相反的是,《让熊猫飞》还未公映,豆瓣的评论就已堪比留几手的虐骂——“不用看就知道顶多值一星”“看了海报更想一巴掌拍死”“做作、恶心、套大片名,分分钟想把挖出来的鼻屎戳你脸上”“但,如果是烟熏妆的异装癖故事我还是想看的”“所以坐等看笑话”“负分,滚粗”……显然,他们针对的是赵半狄,一朵艺术界的奇葩。

  中央美院油画系出身的赵半狄曾经跟他同时代的画家一样,签约画廊,参加国际画展,他大学二年级的作品就在嘉德拍了240万元,其早期油画作品《蝴蝶》曾在2012年拍出2760万元天价。从1999年开始,赵半狄转投熊猫创作,当年他做了一本挂历,他抱着熊猫,旁边是一个女孩,寓意“中国三口之家”。挂历销量极差,甚至到了要被搭售的地步,却在艺术圈受到追捧,威尼斯双年展立刻邀请赵半狄去做展览,并将他的熊猫做成海报之一。此后随着熊猫慰问团、BANDI奥运会等主题创作的传播,他被叫做“熊猫人”。不过让赵半狄成为娱乐版面常客的契机还是2007年年底那场熊猫时装秀,黑白装束的模特被演绎成钉子户、城管、三陪小姐、二奶、贪官、股民,但杨二车娜姆和芙蓉姐姐[微博]一个脱衣、一个露点的“意外”,让本具影射意义的秀变成闹剧。2008年6月,汶川地震后不久,赵半狄带着“不容许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功夫熊猫》滚回去”的横幅和800份传单来到国家广电总局门口,最终,抵制行为令《功夫熊猫》在成都推迟放映一天。2011年5月,《功夫熊猫2》上映,赵半狄在某主流媒体刊出半版彩色广告,再次呼吁抵制电影。而过往身份的转变,都被他概括成:“赵半狄的角色比画家大得多,能量也比一个画家大得多。”

  谈到拍电影这件事,赵半狄拿《一九四二》举例。中国人暴富之后砸大钱拍一个“饥饿”的电影,但票房上亿后,却跟饥饿一点关系没有,钱还是被揣进了投资人的腰包,现实本身只是把饥饿又卖了一遍,代价是那个真实的故事。赵半狄说他总是不能理解,花巨资去阐述一个饿死了300万人的主题,这不是很有嘲讽意味吗?在他看来,中国很多导演都深陷于那个圈子,他们更多是在玩一种商业游戏,而一个人的境界,往往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它是全方位的,甚至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中庸导演一旦宣称自己是伟大导演、伟大主题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灾难”,但最糟糕的是这种“灾难”,包括中国社会的文化精英在内的很多人并未感知到,甚至鼓掌叫好,“我们的社会总是那么简单,听大家的表白,就像爱情表白一样。冯小刚[微博]们总是在表白,公司总是在表白,我们多么诚信,多么人文关怀,但我怎么看、怎么听都觉得哪儿不对。”

  赵半狄打了个比方,中国现在的文化氛围就是一台大春晚,热闹有余、底蕴不足,并且这种文化对于公众来说是自上而下被动接受的,在雾霾频现的日子,“审美的雾霾”更该被驱散。在《让熊猫飞》简介里,赵半狄写道:“混沌的雾霾让中国社会有一种真切的渴求:新鲜的空气。混沌的中国电影有一种潜在的饥渴:创新和惊奇。在众电影评论家们津津乐道地大谈中国类型片的不成熟,并将所有拥有成功票房的电影归结为类型片的成功的时候,价值评估系统逐渐僵硬了。超市货架虽然方便,但总是显得不鲜活,生活是多么的血肉模糊啊!有些电影生来就是来粉碎类型的,正如这部电影《让熊猫飞》。”

  在赵半狄发起的“用创造力换一座孤老院”活动中,27个男孩在壮观的黄河滩地上脱衣裸奔,背后滚滚黄河与裸奔的他们构成了一幅质朴又奇特的画面,最后这组照片被一位西方收藏家以3万元购得。

  “当今社会对广告行为早已笑纳,对个体表达不同观点却依然不适。”

  赵半狄说《让熊猫飞》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成功,一个是失败,甚至一个是巨成功,一个是巨失败。票房为零他都可以接受。他反感中国电影永远在谈钱,电影自筹拍开始就在谈投资,用咋舌的数目敲打观众;上映之前预测票房是常态;等一上映制造的最大新闻就是“破纪录”“冲击市场”,“永远是这个脉络”。“我很反感用票房来衡量一部电影的价值。传播度是重要的,但现在一些电影上映后每天发票房捷报这种事,我觉得简直就是垃圾时间。”

  有记者问过《让熊猫飞》的投资,他好奇赵半狄怎么找投资。赵半狄说:“我不知道找是什么意义。”有人对电影感兴趣,但赵半狄认为合作模式太复杂,这种复杂会影响到电影本身,他解释:“一般人投资电影,都会分摊投资,化解风险,所谓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这是一个商业投资概念。但《让熊猫飞》是我自己的作品,我要化解什么呢?我没有特别的像他们一样的考虑,我就这一个篮子,而且我还不相信自己的作品吗?还能把它放到别的篮子里吗?”

  宣传上,赵半狄想过做一场“猪选秀”。他在博客写道,“超男慢女”和“好声音”后,新一轮选秀节目又开始了,“这回好像是跳水或者跳火”,他说:“虽然我觉得电视台有权做各种人选秀节目,但我一直在怀疑人选秀释放的价值观,特别是关于成功的概念。这些真人秀是真正的励志吗?还是相反?因为我并没有发现这些秀实在的积极信息。我也怀疑我的猪选秀所释放的价值观,只因为也是选秀节目。但有一点能让我释怀:有3只猪会活下来。这绝对积极。”最后选秀因雅安地震取消。某报记者问他是不是炒作,他反问“人选秀是不是炒作?”

  赵半狄曾解释:“因为他们是商人、普通人,我还是艺术家,所以在宣传电影的过程中我希望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点快感和启发,这个快感应该像电影传递的信息一样,对社会的嘲讽也好,对一些事件的戏谑也好,我希望有所展示,我的营销也是我艺术的一部分,流淌的是我的血液。但这不会影响到作品,它不是庸俗的,能够释放出一些审美正能量。”

  因“赵半狄”三个字,《让熊猫飞》也一度被院线不信任。其实早在抵制《功夫熊猫》国人面露不悦之色时,赵半狄就不解:“当今社会,大家对强势集团的宣传、广告、公关行为早已笑纳,对个体表达不同观点却依然不适。”

  赵半狄反思过。他说:“我很重视表达,也会看反馈。对抵制《功夫熊猫》这件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多数人不理解?我只能说可能我选择的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我用中国式的说教去对抗美国式的说教,我跟梦工厂的这种博弈,就好像两个人在街头吵架,其实都是说教。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但目前我也没有能力找到更好的方式。当时只有很少的主流媒体是力挺我的,他们说‘50年后中国电影界会理解赵半狄,他就像一个孤独的剑客’。但我没有想成为剑客,也并不追求孤独,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对于权威和那些看似光辉正确的东西要怀疑一下。别以为创新是坏的,当初我们一帮艺术家开创798时,又有多少人想到它能成为全国文艺青年朝拜的圣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