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艺术品消费市场为何难以启动?

来源:艺术市场   2020年06月30日   浏览次数:2312

2019“艺术北京”现场  渊墨摄


艺术品消费市场为何难以启动?
文 | 胡月明
刊于《艺术市场》2020年2-3月号


    艺术品市场有三个市场方向:一是消费市场,二是收藏市场,三是投资市场。
    在国内,消费市场远未启动起来;收藏市场比较稳定,稳中有进的局面已成趋势;投资市场大起大落,真正参与投资的人不多,而参与投机的人很多。也就是说许多人把艺术品当做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方向,可惜没有耐性收获长期投资的红利,而是想以投机的方式火中取栗,结果往往是灼烧得满身伤痕,鸡飞蛋打;受到伤害后,对艺术品投资也就望而生畏了。这是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致局面。
    由于作为基础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远未启动,造成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基础不牢,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市场的脆弱性就彻底暴露出来了。自2012年以来,艺术品市场经营者就体会到过了长长隧道的感觉,开头很轻松,也知道隧道的另一端很光明,但不知道隧道到底有多长,心中始终忐忑不安,近乎于恐惧。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必须补齐短板,就是打牢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基础,才是铺就艺术品市场金光大道的无上良方。

    为什么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基础不牢?

    艺术品消费是生活必须消费需求之上的消费,总的说来是以精神享受为主的消费,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按说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消费市场就应该全面启动,但这个预期远远没有实现,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因多方面原因国内处于物质匮乏阶段,也就是经济实力最为薄弱阶段,工农业处于恢复和建设时期;因此,作为精神消费的艺术品几乎没有形成市场规模,纯美术品只有字画零星市场,工艺美术以及文物艺术品均以出口创汇为主,也基本上没有形成市场交易机制。中国绝大多数家庭尚无艺术品消费能力。
    二是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富起来”的过程,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消费处于极速增长阶段,中国家庭开始富裕起来。20世纪90年代前后,内地重拾艺术品市场机制,画廊、拍卖行业逐渐兴起,但市场仅局限于小众人群,收藏是主流市场,而艺术品消费市场并没有启动起来。
21世纪初期,艺术品市场交易场所开始普遍出现,艺术品价格出现报复性增长,这更助长了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热情,以赚钱为目的的投机人群开始多了起来,但大众对艺术品消费市场依然少有关注。
    三是国内始终没有形成系统的艺术教育环境,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艺术品与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多大关系,虽有爱美之心,但对艺术品始终敬而远之,把艺术品看做收藏品和投资品的认知居多,不认为艺术品与生活品质有紧密的联系。多数人不去关注艺术品,也不去评论艺术品,艺术品始终对于大众而言是“雾里花”“水中月”,这也是艺术品消费市场难以启动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艺术品消费需求的呈现方式及阶段性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没有建立起规模化的艺术品市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与艺术品相关的消费主要有两个市场渠道:一是工艺美术商店,二是文物商店。出口创汇一直是这两个商业渠道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文物商店,几乎极少发生对国内居民的销售业务,外汇券是主要流通币品种。民间私下的艺术品交易也是零星发生,并且交易的目的主要以收藏为主,很少用于生活消费。如今我们谈起艺术品市场,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艺术品市场供需关系。
如果考证改革开放后国内艺术品消费的状况,大体可以发现其递进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装饰生活阶段、品质生活阶段及艺术生活阶段。


装饰生活阶段(1985年至2004年)


    装饰生活阶段是指中国家庭全面开始对房屋居室进行装修、装饰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宾馆装修为参照,全国城市居民开始了居室装修的热潮,应该说是全民居室美化活动,纯粹艺术品消费所占总支出比例不足5%,但从大美术的意义来理解,揭示了大众对美化生活环境的需求是普遍存在的。
    据家装协会的有关统计,中国家庭平均装修费约8万元,主要费用在墙面、地面、门窗、暖气改造,其中新家具及电器、陈设的费用约占1/3,此中工艺品及艺术品的所占比例不足5%,而工艺品的支出高于艺术品。现在,居室装修已经成为常态,但艺术品始终没有列入装修的必须预算项目。在有艺术品引导的装修承包项目中,艺术品的预算细项很难得到委托人认同。


品质生活阶段(2004年至2011年)


    品质生活阶段是指中国家庭对生活的品质追求逐渐开始重视阶段,也是注重生活方式阶段,对日常生活的环境、家具、用具、着装开始追求差异化、情趣化和品牌化、性格化的阶段。与艺术品相关的艺术家具、艺术茶具、艺术陶瓷、艺术首饰等开始走进中产阶级家庭生活,艺术品收藏与艺术品投资引起更多人关注。
这个阶段是艺术品消费增长最快的阶段。


艺术生活阶段(2012年至今)


    艺术生活阶段是指有理性地选择消费艺术品,把艺术与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生活品位及个性。此阶段开启的前提与艺术教育相关,也应该说是第一批比较系统了解艺术和会鉴赏艺术的消费者。
之所以说是理性的,就是这些消费者有独立的艺术鉴赏判断,会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艺术品或艺术文创产品,不再是人云亦云地跟风消费。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大量私人美术馆、艺术馆出现,这些美术馆、艺术馆不是传统的艺术品收藏陈列,艺术风格、主题性展览是其鲜明特点,艺术品选择多为当代艺术。与此同时,代理制画廊客户群基本形成,收藏作品也以当代艺术为主,收藏者基本上具备高学历或美术教育背景,艺术品消费与市场供需关系不大。



深圳大芬村油画产业面向中低端的艺术消费   渊墨摄


对艺术品市场消费方向的分析


    艺术品市场历来有消费市场、收藏市场及投资市场三个领域,虽然不能断言三个市场所指向的艺术品全然没有交集,但在单件艺术品价格及购买艺术品目的方面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收藏与投资市场有类似性,比较注重艺术品未来价值,消费类艺术品更注重现实生活中艺术品能够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装饰性、美观性及实用性(性价比)是艺术品消费需求的主要关注点。


    从上文消费阶段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艺术品消费与居民家庭经济富裕程度及艺术教育程度有密切的正比关系。同时,消费潮流引领有重大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始终在改变贫困温饱的基础问题上做努力,大众艺术品消费几乎是空白,每年换一张新年画、新挂历几乎是多数家庭对艺术品最大程度的亲密接触了。长期对艺术品的阻隔,加之经济的拮据,几乎泯灭了大众的艺术品消费意识。在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大众不买艺术品的理由竟是“从来没有想过买艺术品”。由此看来,艺术品消费市场培育的道路走起来会极为艰难。
    “艺术品”是一个多义词,在本文中不对“艺术品”一词进行深入的学术性探讨,权且把与造型艺术相关的产品、作品都当做艺术品看待,大致可以把艺术品划为两类:一类是观赏类艺术品;一类是实用类艺术品。
    观赏类艺术品是指仅供欣赏、把玩、美化环境的艺术品;实用类艺术品是指有生活的实际用途兼具观赏性的艺术品。两类艺术品没有鲜明的分界线,但可以很容易地从用途性上区分。例如,一只和田玉磨制的玉碗,明显属观赏类艺术品;再如微雕作品,明显是观赏类艺术品;多数文创艺术品,基本是实用类艺术品。之所以把艺术品做个大概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表述对艺术品消费需求的分析。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主要方向是实用类艺术品,观赏类艺术品居次要需求位置。按照国内艺术品消费市场的阶段及特点,可以推断大众艺术品消费方向依次是艺术家居品、生活方式产品及鉴赏艺术品。艺术家居品主要有艺术家具、艺术装饰实用品(艺术窗帘、艺术化暖气、工艺灯具)、艺术风格门窗等;生活方式艺术品主要是高品质餐饮瓷器及用具,茶具、艺术器皿、书房清供、熏香用具、艺术文创产品等;鉴赏艺术品主要是书画(含限量复制品)、艺术陶瓷、小件雕塑、工艺美术品等。
    了解艺术品消费需求方向的意义在于指导艺术品供给方向的调整,国内号称有近百万美术方面的艺术家都面临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尽管极少部分已经跨入了职业艺术家的行列,也一样存在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众多的艺术品经营者也感觉生意不好做,主要问题还是没有找到市场需求方向。
    如何创作和经营面向大众喜爱的艺术品,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抓住实用艺术品方向,寻求艺术与生活产品融合的路径,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并非大众没有艺术品消费的潜意识,需要艺术家及艺术品经营者深度去了解市场,找出需求方来现实需求,才能提供对路的产品。
当然,大众对艺术品的需求是多元的,每个艺术家到底选择什么创作方向还需要综合评估自己的情况。总之,如果走大众艺术品消费市场,就要放下身段,体会需求,了解消费者的兴趣所在,而不是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天地里闭门造车。
    中央政府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必须在供给侧进行产品结构性调整。
    自2012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近十年的调整,投机势头得到遏制,市场炒作也逐步销声匿迹了,艺术品价格趋于理性,艺术品消费市场悄然启动了——其意义重大,因为消费市场是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基石,只要有了规模化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基础,才能避免艺术品市场的脆弱性,艺术品市场才能稳健发展。



编辑|梁毅
排版|王小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