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关注

万壑争流岩竞秀——丁相如山水画欣赏

来源:   2021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4840


丁相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汉族,山东临沂人,毕业于洛阳师院美术系。现居北京。其国画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新闻媒体播发或介绍。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笔者推崇“正大气象”的绘画品格及笔墨造型观。正,即直面现实,敬畏生命,歌颂自然,赞美生活。用朴实、端庄、高雅的作品传递正能量,以“成教化助人伦”。大,即大气派大容量,作品追求博大精深。是故尤喜大尺幅、满构图、有张力,内容及形式繁复丰富。气,即气韵意境,作品无论清丽浑穆或苍茫厚重,无论山水人物,皆以情造境(景),情景交融,以“缘物寄情,物我圆通”。象,即客观(自然)物象与主观(意识)物象。笔者更倾向于写实为主、写意为辅的艺术表现。在“象”的前提下,求“似与不似之间”。


笔者认为,造型与笔墨是构成中国画的两大要素。形象塑造是画家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主要载体。造型倾向于绘画内容(物象形体),笔墨则倾向于形式(手段语言)。两者是评价中国画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是画家的基本功及终生研究探索的两大课题。造型表义上泛指物象的结构、体积、特征、质感、量感等,而形式上又有写实(自然客观表现)写意(意象主观表现)的倾向性,及两者兼容的通用性。


“笔墨”是传统国画的精髓,是完成形象塑造的“把手”。传统意义上的笔墨是指用笔用墨。笔主线,线立骨生气,墨立面,面立体生韵。孙恩同教授提出的笔墨十六字技法,即勾皴点染、轻重疾徐、转折顿挫、浓淡干湿以及“墨分五彩”“笔墨骨肉”“写画”等都昭示了笔墨作为中国画语言的高难度科学性及丰富性。


同时,素描写生临摹是提高造型笔墨能力的三大支柱。素描更倾向于理智、科学、深入、精细的造型研究与表现。如选择性的借鉴素描技法,弱化光影体面,强化结构细节,对增强形象的厚重、耐看极有帮助。诸如“结构性素描”“线面结合表现法”都极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徐悲鸿、刘文西、方增先、王子武等的人物画对此都有很好的应用与表现。写生(速写)既是技术能力的应用实践,又可搜集素材,使形象生动鲜活,避免形象雷同。临摹是传承与借鉴,是将前人的技能技法拿来应用,是获取造型笔墨能力的又一途径,因此、素描写生临摹是画家的必修课与常修课,是艺术创造的奠基石。


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传移模写”“骨法用笔”都对造型笔墨提出了要求。“笔由墨出,墨随笔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谢赫的“深体精微、笔无妄下”,先贤对造型刻画及笔墨应用的认知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古今名家名作,其造型(形象)笔墨(技法)无不精妙绝伦。从最早的楚《凤夔人物帛画》到晋《洛神赋》,隋《游春图》,唐《步辇图》《江帆楼阁图》,五代《匡庐图》,宋《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元《永乐宫壁画》《富春山居图》,直至近现代的诸多优秀作品,单就笔墨造型而言无不重彩纷呈,令人仰止。


我们深知,对造型笔墨的认知与表现,受画家学识、修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是画家长期研究探索追求的结果。并随着环境、时代、认知的不同而变化着。因此,欲求画艺长进,对造型笔墨的探索研究就不能终止。正所谓“画家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