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观点

美术队伍要年轻化更要符合自身的规律

来源:天纵网  陈履生   2005年08月15日   浏览次数:2706

????画画的人都知道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故事,人们一般认为齐白石在65岁以后才进入了艺术的高峰期。实际上,衰年开始变法的画家不仅只有齐白石一人,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就中国艺术的传统而言,艺术的成就往往反映了一定的岁月积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夫。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讲究功夫和学养,艺术有待时日的磨练,所以,许多画家和书法家都是活到老学到老,寄希望于衰年的变法而成就艺术的高峰。可是,时代不同了,现在讲年轻化,则把这个问题推向了一个窘境。

????事实上,人们在现实中品评艺术的时候还是给与了那些老艺术家们以敬重。最近有一个名为“传统魅力”的书法展览,其中展示了几位实在是可以称为老的书法家的作品,论年龄,文怀沙94岁,徐邦达93岁,启功92岁,杨仁恺89岁,饶宗颐87岁,周汝昌86岁,冯其庸80岁,他们都是著名的学者和专家,而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是,老了之后不知不觉之中都成了书法家,都跻身到了书法家的行列,不能说他们的书法和老没有关系,这也反映了中国书法的特点。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现在都是书法专业领域中的游兵散勇,是一些专业中退休而事业上退而不休的长者。虽然他们现在在书法领域有较高的成就,在艺术市场上也有突出的表现,可是在书法专业的范围中,现实的影响却非常有限,因为他们不是专业圈子中的人,问题也由此产生了。

????在专业领域,许多学问都是与时俱进,而不是与年龄俱退。比如徐邦达先生对于书画鉴定,有些结论往往是几十年分析研究的结果,如今仍然在不停地考证。而年过90的黄苗子先生从1960年代初纪念十大画家开始写《八大山人传》,到1998年重写为止,仅这一篇《八大山人传》就已经耗去了黄苗子先生三十多年的时光,其中有推翻旧说,也有建立新论,具体的问题在他的《艺林一枝――古美术文编》(三联书店出版)的序言中已经说清楚。显然,在这些专业的领域是没有“退休”的问题。

????巴金先生在作家中建立起来的权威并没有因为高龄而下降,相反,因为其艺术在高龄的衬托下更显得伟大。最近,《阳太阳绘画全集》出版,在首发式和艺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给与了这位95岁高龄的老画家以敬重。阳太阳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参加现代美术运动,直至今天仍然挥毫不止。作为见证20世纪美术发展历史的老画家,他的精神的人格力量更为人所称道。可是,美术界像这些珍稀老画家(包括还不能称为老的中年画家)的地位,却远不能和巴金先生在作家队伍中的地位相比。到时间说退就要退,到时间说不让上就不让上。这自然会联系到从20世纪初开始的“美术革命”所形成的现代传统,它颠覆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态秩序,使得今天国画家们的现实状况和遭遇也不能和老中医相比。

????对于许多行业或学科来说,年轻化可能会有助于行业或学科的发展,以防从业者的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有一些行业或学科的从业者因为身体的原因,上了岁数干不了,你不讲年轻化它也自然会年轻化。可怕的是一刀切,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规律,到了岁数都得下来凉到一边。比如,画中国画的画家虽然到了60岁这个退休的年龄,但还没有到“衰年”,就要退休了,这使我想起了体制内的画院,当年设置画院就是要安排老画家,就是要发挥老画家的作用带新画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画家的职业本来就养生,所以,60岁还是神完气足,但是,时间到了,要退休了,这好像又与设立画院的初衷有矛盾。国画老画家和中医老大夫一样,其“老”是有一定道理的。相信到中医院去看病,如果可以选择大夫的话,那常人可能都是挑老大夫,看谁的头发白,看谁的胡子长。

????现实中的制度与规律发生了矛盾,尽管老画家和书法家们退而不休,仍然按规律行事,可是,他们在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却发挥不出来,浪费了可贵的资源。年轻化在美术界,是造就生气,还是促进发展,应该权衡利弊,应该把握艺术的规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