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外画廊

15国必看艺术展会

来源:新周刊   2011年10月08日   浏览次数:3259

       展会把全世界跟艺术有关的人集合在一起,无论你在哪里,总有一个展会离你最近,等你来看。

 

  艺术爱好者在展会上获得视觉和心理满足,收藏家在展会上收获心头好,画廊在展会上生意兴隆,批评家在展会上把握趋势,艺术家则通过展会名利双收。

 

  对于艺术,这是最好的时代,没有之一。

 

  德国 卡塞尔文献展 艺术狂欢一百日

 

  它有显赫的历史, 1955年首次亮相,就带来野兽派、未来主义大师画作,迎来13.4万观众。它是西方现代艺术一部完整的视觉史,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统统出现过,毕加索还亲自坐过阵。

 

 

  它是全球艺术家最不可错过的重要大展,文化巫师约瑟夫·博伊斯从1964年起到1986年去世,回回不缺席。它是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它网罗了世界上最前卫最离奇的艺术。1982年第七届文献展,博伊斯运来7000块石头,还在卡塞尔路旁种植7000棵“博伊斯橡树”,吸引众多公众参与其中,持续4年之久。它打破了艺术与大众的界限,让艺术从封闭的室内走向街道,走向社会。

 

  它是“百日事件”,展出的100天,它是一座城市的狂欢。它是卡塞尔最重要的对外文化名片,它让只有25万人的小城每5年苏醒一次。它是“移动的档案馆”,它到世界各国巡展,2006年移师四川美院,2007年移军上海。

 

  瑞士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地球上最重要最成功最顶级的艺博会

 

  它是世界艺博会之母。当地画廊主1970年创立时还只是针对瑞士本地画廊,但它现在是最国际化的艺博会,是地球上最重要最成功最顶级的艺博会。专业持久的评委机制和不可复制的藏家体系让它所向披靡。它是全球艺术界最重要的年度聚会,是每年6月艺术世界大牌人物汇聚到美丽莱茵河边的狂欢,网罗全球300多家重要画廊近2000位艺术家的作品。

 

 

  它是最严格的艺博会,严格坚持画廊资质审核制度,每年上千家画廊申请,只选择300家左右参展。虽然艺术世界不断膨胀,但它几十年来都始终保持同样数目的参展画廊。它是天价生意中的一环,它的交易额巨大,大到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它展现了最好的国际现当代艺术画廊,以及已故巨星和今日明星的艺术珍品。它日益重视艺术界的资源整合,除VIP艺术交易等特色外,还开发针对青年艺术家、新兴画廊、实验艺术的项目,将自己打造成了艺术界的航空母舰。

 

  意大利 威尼斯双年展 艺术界的奥林匹克

 

  它是“双年展之母”,1893年由威尼斯市长发起提案,1895年正式在水城登陆。它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1968年后威尼斯双年展就禁止在主场馆内销售艺术,这种不掺和艺术市场的独立性,也确立了它的权威地位和公信力。

 

  它是“艺术界的奥林匹克”,藏家、画廊主、投资人和艺术经纪人蜂拥而至,寻找最有潜力的艺术股。它是世界艺术的风向标,是最有效的造星工场。1999年20余位中国艺术家正是在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大出风头后,迅速走红西方。

 

  它是世界顶极艺术家、策展人和批评家的一次碰撞,对艺术家而言,去威尼斯镀金比荣登“艺术权力榜”更给力。绿园城堡、军火库的主展馆,与散落于威尼斯水道和小巷的大小展馆,处处是艺术。正如某小说描述:“你来到威尼斯,你看到了数不尽的艺术,你去参加派对,你疾风骤雨一样地喝酒,你说很多胡话,当你回到你来的地方的时候,仍然在威尼斯的宿醉中不愿醒来。”

 

  巴西 圣保罗双年展 第三世界国家的奇迹

 

  它是世界艺术双年展的老二,资历仅次于威尼斯双年展。它第一届就展出23个国家729位艺术家1800件艺术作品,与当时的威尼斯双年展不相上下。

 

  它的双年展大楼,是世界上最美的双年展展馆,是泊在市中心公园的一艘“航空母舰”。它是巴西艺术的舞台,1951年由企业家马塔拉佐创立以来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艺术盛典,深深影响了巴西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它是“巴西的奇迹”,2002年第25届时迎来67万观众,攀上世界当代艺术展览观众人数最高峰。

 

  它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展,但它是一个另类的双年展,打破了双年展以欧洲中心为主的偏见。它开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双年展模式,大量引进非洲、亚洲地区的艺术创作。所以华人参与圣保罗双年展比威尼斯还要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台湾艺术家参展,而2002年中国就建立了国家馆。

 

  英国 利物浦双年展 一个展览振兴一座城

 

  利物浦不是英国最好的城市,利物浦双年展却是英国最好的展览。创办于1999年的利物浦双年展,是英国最大、最具活力、传播面最广、参观人数最多的当代艺术展。

 

  2008年它接待了97.5万名参观者。更重要的是它与城市的完美结合,让它早已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展,还是利物浦城市经济结构的一环,是利物浦城市振兴蓝图的一部分。它对利物浦赢得2008年欧洲文化首都称号,起了关键作用。

 

  它不怕冒险,将艺术从主流美术馆中释放出来,放到街上、购物中心、学校、社区中心、教堂与废弃工厂。2004年第三届利物浦双年展的作品展览点就超过50个。它的每次展览都是命题作文,始终强调每件作品要与利物浦城市息息相关,艺术家必须针对利物浦或利物浦双年展量身定做新作。因此参展作品总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它名声大振。2010年双年展以《触动》为主题,中国艺术家宋冬带去了现场行为作品《抚摸众人》。

 

  斐利兹艺博会 买得起的年轻艺术

 

  “斐利兹”最早是本艺术杂志,2003年,《斐利兹》杂志开始发起斐利兹艺博会。短短9年,它就已成长为伦敦最大的国际当代艺博会,欧洲四大重要艺博会之一。它每年10月在伦敦摄政公园举行时,都成为英国的“斐利兹周”,成为当代艺术最热闹的时节。它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全球收藏家都是伦敦艺术品大卖场的常客。它有最新鲜、最活泼、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当代艺术,它对年轻艺术家、新艺术作品的关注,是它区别于其他老牌艺术博览会的鲜明特色。

 

  尽管英国人为抵抗它的“霸权”还推出“免费艺博会”,但并不影响它在英国的不败之地。2010年它迎来29个国家173家顶尖画廊,世界1000多位富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价值约3.75亿美元的艺术品。伦敦第二大保险公司希斯科斯的艺术专家罗伯特·瑞德称它比其他艺博会更容易淘到有升值空间的宝贝,“买家期望所购买作品的年轻创作者有朝一日成为黄金艺术家,而大部分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低于10万美元”。

 

  美国 惠特尼双年展 只为美国艺术而生

 

  它是唯一一个只展美国本土艺术的双年展。1973年,美国女收藏家格特鲁德·惠特尼为反对欧洲艺术唯我独尊,为推动美国式前卫艺术而创立。

 

  它以美国当代艺术检视者和未来两年艺术潮流预言家自居。它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也是本国艺术家进军世界舞台的演习场。它是美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籍或在美国创作的艺术家均可受邀参展。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等就受邀参加过惠特尼双年展。

 

  它用艺术对美国社会现状作出回应,2006年的惠特尼双年展就是场针对伊拉克战争的艺术宣言。尽管它惊世骇俗的展出在获如潮掌声的同时,也有兴风作浪的争议,但并不影响它成为美国当代新潮艺术的坐标,美国当代艺术家自我展示的重要平台。它代表着美国当代艺术的最高荣誉,它已为美国造出无数艺坛红星。

 

  迈阿密艺博会  艺博会中的冬奥会

  它始于2002年,它的全名叫迈阿密海滩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它是巴塞尔艺博会的北美姊妹版。它每年12月在美国南部温暖的迈阿密海滩举办,与巴塞尔艺博会跨越重洋、跨越季节恒久对视。它的首次登场就引来极大的轰动,吸引200多家世界顶级艺术机构捧场。虽从巴塞尔延伸出来,但比起“姐姐”的学术范儿和严肃劲,它带有明显的美国流行文化烙印。它展示更多当代艺术,其美国、拉丁美洲画廊比巴塞尔要多得多。它已成为美国最大型的艺术博览会,它为拉丁美洲国家打开一个通道。它每年都在短短4天生产大量财富,藏家一掷千金将名家名作或年轻艺术家作品收入囊中,引导着艺术的审美和消费走向。它并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卖场”,更是世界艺术界冬季最重要的聚会。它让迈阿密成为冬季艺术之都。它是集合旅行、休闲、娱乐活动的艺术综合体,不仅有世界各国的艺术“大人物”,还汇聚了大量的艺术爱好者和游客。

 

 

 

  法国 里昂双年展 最原创,最特立独行

 

  它1991年诞生于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在法国有巴黎双年展,在欧洲有威尼斯双年展,起初它不过是欧洲双年展的小字辈,但它顶住压力,影响日益增大。它不是最有名的双年展,却是不随大流的双年展,主办方希望展览关注有深度的社会问题。它不是收集各地艺术家的已有作品,简单拼凑出一个主题展,而是一个有“创作者”的展览,参展艺术家根据主题专门创作作品。它不是每年都要找一个著名策展人,实际上2009年第十届里昂双年展邀请中国策展人侯瀚如策展之前,数届都没请过外国籍策展人,而侯瀚如也不负众望,成功策划“日常生活的景观”。如今,它已成为法国最有名的双年展,欧洲各国游客都因它的吸引来到法国第二大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在2008年授予里昂“媒体艺术之城”的称号,里昂是第一个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

 

  欧洲 欧洲艺术双年展 为主流展览查漏补缺

 

  它的“游牧性”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要从中心出走,每届都故意避开大城市,偏选艺术边陲之地或缺少艺术话语权的小国举行。

 

  1996年第一届在荷兰鹿特丹,1998年第二届在卢森堡,2000年第三届在前南斯拉夫的卢布里雅那,2002年第四届在德国的法兰克福。

 

  它是最青春最有活力的双年展,创立初衷就是致力于提拔欧洲年轻艺术家。它没有全球各大双年展到处重复的老面孔,每一次都带来新鲜感。它每两年对欧洲年轻艺术家地毯式扫描,是尚没资历的年轻人首个重要国际舞台。定居巴黎的中国艺术家黄永砯取得法籍前就曾获邀参加首届展。

 

  它是对威尼斯双年展等主流展览的查漏补缺,它致力于纠正国际大展对年轻艺术家的反应迟钝。它发展出泛欧洲的艺术合作网络,将遍布欧洲20多国的不断涌现的新生代艺术家、公私立艺术机构空间、策展人和评论家大串联。

 

  澳大利亚 悉尼双年展 语不惊人死不休

 

  它创始于1973年,但它的前身是贝乔诺·内堤斯创建的“当代澳洲艺术奖”,早在60年代就异常活跃。它是澳洲最大的现代艺术展,它开创了多个第一:是第一个庆祝澳大利亚文化和种族多样性的庆典活动,是第一个在国际当代艺术背景下展示本土艺术的展览,是第一个聚焦亚洲艺术及本地区当代艺术的双年展。

 

  它的宣言是提供新鲜的策展观点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在1979年第三届“欧洲对话”主题中,探讨澳洲和欧洲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并质疑纽约在当代艺术中的霸权地位。1982年它规模空前,17个国家的200多位艺术家和团体参加,其中艺术家大维拉充满争议的画还被警察查禁,轰动国内外,甚至牵动政府首脑出面表示尊重言论和艺术表达自由。

 

  中国艺术家是它的常客,2010年第17届双年展“距离之美:岌岌可危时代的生存之歌”,有36个国家166位艺术家440件作品参展,其中就包括沈少民、孙原&彭禹、杨福东、蔡国强等多位中国艺术家。

 

  韩国 光州双年展 亚洲第一,不差钱

 

  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双年展。1995年首届光州双年展就有2300万元预算,由“视频艺术之父”白南准策展,让它一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双年展。

 

  1997年近百万人参观光州双年展,风头胜过只有6万客的威尼斯双年展。它是最不差钱的双年展,展览预算从1995年到2006年一直排名世界第一。它严谨地走着国际路线,哈拉德·塞曼、奥奎·恩维佐、查尔斯·艾奇、侯瀚如等著名国际策展人先后把关,不迷大腕,不搞秀场。

 

  它从不乏政治议题,不会对“民主”视而不见。它的创立也是对1980年“光州惨案”的纪念,无论策展人来自哪国,总为“历史与记忆”设特别展区。2006年拉丁美洲地区以内战及美国介入事件为重点;中国艺术家张大力收集了毛泽东时期的各种海内外文宣;台湾艺术家陈界仁的《凌迟考》则透过照片重新考证中国历史中凌迟酷刑的过程。

 

  日本 横滨三年展 艺术不是娱乐

 

  它是日本最大规模的国际当代艺术展,但在亚洲版图中,诞生于2001年的它是一个幼齿的三年展,论年龄比不过中国台北双年展和上海双年展,论名气比不过韩国光州双年展。

 

  光州双年展在国际上的盛名,也让日本着了急。也许正是因为太着急,前两届展览民族性有余,国际性不足。2001年首届匆忙之下全由四位并非很有国际影响的日本本土策展人操刀。2005年第二届原定建筑大师矶崎新任主策展人,但因经费问题,最终换成日本艺术家川俣正。那届主题为“艺术马戏团——跳出日常”,还真来了个与艺术家合作的马戏团,整个展场像足了马戏团。2008年第三届,日本终舍得将决定权交给西方或被国际认可的专家。他们邀请德国丹尼尔·伯恩鲍姆、英国汉斯·尤而里奇·奥布里斯特以及瑞士某美术馆馆长比阿特瑞克斯·鲁夫等一同来策展。那届“时间的裂缝”主题中,日本“可爱文化”的艺术家无一入选。因为总策展人水泽勉认为“艺术不是单纯的娱乐产业,我们要防止艺术泡沫”。

 

  中国 北京双年展  国际性强,亚洲性弱

 

  它创办于2003年,只举办了四届。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温琴佐·桑福将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比作老夫人,将北京双年展比作4岁的小女孩。但它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年展。

 

  2003年首届北京双年展展出45个国家329位艺术家677件作品;2005年第二届扩为69个国家632位艺术家778件作品;2008年第三届增至81个国家701位艺术家747件作品;2010年第四届则有85个国家535位艺术家562件作品,规模超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

 

  它从创办之初就关注全球艺术生态的平衡问题,虽传统,但有号召力。2010年“生态与家园”的主题吸引93个国家4000位艺术家投递1.2万件作品。它国际性强,但亚洲性弱。有看头的往往是国外参展作品,前三届优秀作品奖中国艺术家全军覆没,而第四届9位获奖者也仅有一个中国人。正如桑福所说:“威尼斯双年展主要是针对西方艺术,非洲双年展主要是针对非洲艺术,北京双年展其实应该以亚洲艺术为核心。”

 

  上海双年展 最具品牌价值展览

 

  它是国内历史最长的双年展,始于1996年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的首届展览。它是中国最早有策展人意识的双年展。从2000年第三届双年展起,首次引入中外策展人小组,从侯瀚如和清水敏男强强联手,到郑胜天、林书民、翰克·斯劳格和朱里安·翰尼在后几届的参与,塑造出良好的学术范儿。它是品牌价值最高的中国双年展。

 

  2002年,“海上·上海”除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还用装置、录像艺术、媒体艺术和建筑等来思考上海现代性;“都市营造”则对都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展开探讨。2004年“影像生存”反思都市媒体文化,探讨可视世界的制像技术。2008年“快城快客”聚焦城市的主体:人,思考城市化中的移民状态。这些有力的主题为上海双年展赢得了好口碑。所以,它成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并已获国外私人银行资金支持。

 

  广州三年展 中国最好的三年展

 

  它是后起之秀,它2002年才诞生于广东美术馆,至今也仅举办了三届。但它的策展人、团队、主题始终坚持国际化与学术化。首届由巫鸿策划“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搜罗了徐冰、隋建国、张晓刚、蔡国强等海内外137位艺术家179件作品。不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重新解读,为“实验艺术”正了名。

 

  2005年第二届侯瀚如策划“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实验空间”,期望反拨主流艺术体制和发展模式,直接瞄准珠江三角洲及中国城市化现象,将100位艺术家、建筑师成果展示给公众。

 

  第三届三年展在众多大展中“突围而出”。如今,连伦敦文化圈都认为这个涵盖了摄影、艺术和设计的三年展是中国最好的。2011年第四届将由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姜节泓与IKON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特肯斯策划,关键词为未来之物、未来之事、未来之城、未来之变、非常城市、未来之信。

 

  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可以玩的三年展

 

  它诞生在中国美术馆,它是近十年来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新媒体艺术展。2008年首届“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吸纳世界30多个国家近100位重要艺术家,2011年“延展生命”展出23个国家近80位艺术家53件作品。它带来世界上最新的新媒体。2008年“身临其境”讨论人与自身的关系,“情感数字”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现实重组”讨论人与现实的关系,“无所不在”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2011年“延展生命”以惊异之感、临界之境、悬迫之域三个主题,解读生命的新含义,思考生态和环境危机。

 

  这是一个好玩的三年展,它颠覆了传统艺术静态观赏的体验,展场像科技馆,像游乐场,像游戏厅,总之你可以尽情地玩。2008年有互动能力超强的电子机器人,2011年让你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天气环境数据,还能看着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它是艺术也是科学项目,它是艺术也是解决方案。它突出了最前沿的艺术想象力,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香港艺博会 亚洲的巴塞尔

 

  它是后劲最足的艺博会,2008年首次举办,仅用四年时间就成长为亚洲最顶尖艺博会,引得纽约高古轩、马里安·古德曼,巴黎候巴克,伦敦白立方等西方著名画廊纷纷登场。它比内地艺博会更为国际化,它是西方与亚洲的桥梁,2011年展出来自38个国家260多家画廊,其中不乏全球重大影响力的画廊。它是中国最专业的艺博会,自由汇率、零关税和宽松审查,让它年年都有高成交率。它被国内外参展画廊高度评价,还与德意志银行签订了三年赞助计划。

 

  它是画廊需认真对待的交易场所,是西方画廊眼中亚洲市场的缩影,是亚洲画廊进入西方市场的捷径,是亚洲藏家眼中建仓西方艺术的交易所。艺术北京、CIGE中艺博两个北京艺博会外加上海当代,都拼不过一个香港艺博会。连“上海当代”新任总监马西莫·托里贾尼都忍不住前去打探“敌情”。而巴塞尔艺博会索性在这个“亚洲的巴塞尔”成为威胁之前先行收购了它。

 

  南非 约翰内斯堡双年展 重塑“非洲心灵”

 

  它是非洲最受全球关注的双年展,它是南半球上悉尼、圣保罗外的第三大双年展。历经40多年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1994年首次民主选举,1995年就创办首届双年展。它是最有使命感的双年展,用第三世界文化挑战向来称霸的欧美文化,针对殖民地种族主义歧视问题,促使南非种族隔离的觉醒,重塑“非洲心灵”。

 

  它第二届就请来策展人侯瀚如和奥奎·恩威佐,参展的国际艺术家更是多达158人,是西方主流大展之外最大的国际艺术对话平台。正是奥奎在第二届双年展纠正非洲的地方性和民族主义趋向。南非很快融入国际艺术大舞台,艺术家频频进入国际大展。它不仅让南非成为全球艺术旅途中最热门的站点,还因艺术家、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的纷至沓来,彻底改变南非的文化面貌。它是最有爱的双年展,参展艺术家、研究者为大众举行讲座、工作营、座谈会及广播节目,曾有50多个学校的一万多名儿童参与教育活动。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连接东西方

 

  它诞生于1987年,伊斯坦布尔城的魅力成全了它的精彩。面向南欧和阿拉伯的伊斯坦布尔,充满异国情调,它是西方世界中的东方,是东方世界中的西方。因此,这座城的任何国际艺术活动,都注定会将城市本身作为一个重要参考点,双年展也毫不例外。

 

  双年展邀请的国际著名策展人常利用城中有特色古建筑邀请艺术家现场创作。也有艺术家在6世纪建造的圆顶圣索非亚大教堂里用录像演示伊斯坦布尔人今天的真实生活。它国际性大于民族性,首届展览就介绍西方前卫艺术,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本国艺术家的参展反而要等到第二届。它是一个激进的双年展。2009年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俨然一场政治展。即将来到的2011年第12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更是用“无题”,讨论艺术和政治的关系,从五个集体展名称——《无题(护照)》、《无题(Ross)》、《无题(抽象概念)》、《无题(枪下的死亡)》以及《无题(历史)》——就能管中窥豹。

 

  古巴 哈瓦那双年展 社会主义双年展

 

  它诞生于1984年,是最早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大型国际展览。它是最有趣的双年展,在双年展举办前,哈瓦那已开始研究第三世界艺术,并建立林飞龙研究中心,而20世纪最重要的古巴混血艺术家林飞龙的父亲是中国移民。

 

  它是第三世界的双年展,有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亚非洲地区的艺术家来参展,专为促进第三世界艺术家对话而存在。第三届双年展的主题是“第三世界艺术中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第四届是“对殖民主义的挑战”。它是最反霸权的双年展,照顾边缘艺术家,抵御西方标准的隔离与分化。它经费少得可怜,国际赞誉却不少。2006年哈瓦那双年展少到只有11万美元。它没经费邀请明星级艺术家来参展,但国际明星级艺术家会闻风而来。2007年任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的罗伯特·史托就说:“我所看过最具活力的作品,事实上来自古巴。我想那些之前很少被注意的国家的艺术家,的确从哈瓦那得到注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