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农历
本画家收藏热线:13965132326 魏老师  交流QQ群:17878332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观点

架上艺术的走向

来源: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2009年12月18日   浏览次数:1588

文/廖上飞

架上艺术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架上艺术在今天的延续有没有价值?存在于当下的架上艺术作品有没有一种当代性?从事架上艺术的当下艺术家有没有可能赋予自己的作品一种当代性?

或许,我们的架上艺术从来都没有成为过架上艺术,我们的绘画和雕塑从来没有成为过绘画和雕塑。或许,我们再不能轻率地对架上艺术嗤之以鼻了,我们需要将其视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显然,今天哪一个地域架上艺术愈占据绝对主流,那么这一地域的艺术在推进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就愈大。这不是说装置、行为、多媒体等“当代艺术表达样式”没有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架上艺术在中国的主流位置决定了它终有一天会成为“焦点”——因为其既是问题的根源,亦是解决问题的入口。再说,在艺术表达样式趋向多元的今天,重要的是当代性。不管是绘画、雕塑等架上艺术样式,还是装置、行为、多媒体等非架上艺术样式,统统只是观念、话题的呈现方式,而方式无所谓优劣和好坏。

或许,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架上艺术——尤其是那些无聊、庸俗不堪的架上艺术。但是,一旦笼统地放弃所有架上艺术,我们就会变得一无所有。除去绘画、雕塑等架上艺术样式,装置、行为、多媒体等非架上艺术样式的成就远比架上艺术样式的成就干瘪得多。然而,勇敢的人们依然坚信,一定有出路。或许,一种前卫艺术已悄然而生,一种前卫绘画已正在悄然生根发芽。或许,人们应该坚信,前卫文化、前卫艺术在何方,我们文化、艺术的出路就在何方。或许,人们也应该坚信,前卫绘画、雕塑在何方,架上艺术的出路就在何方。

架上艺术走向何方?很显然,无聊、庸俗的架上艺术必然会走向消亡,而那些具有先锋性、前卫性的架上艺术才会持存下去。无论已成、现行的体制多么便于“无聊艺术”、“庸俗文化”的寄生,都阻挠不了新的前卫艺术的生根发芽和新架上艺术的诞生。长久以来,我们的艺术已经适应了“反映论模式”,我们的艺术史也适应了“反映论模式”,我们的艺术观众也习惯了主题性、符号性的艺术作品。然而,前卫性体现在当下针对何种问题的架上艺术中、什么样的架上艺术可能具有前卫性等的问题亟须人们思索。

现代艺术最大的成就是让艺术成为艺术,即成就了艺术(尤指绘画、雕塑等架上艺术)的主体性、自律性。与现代艺术不同,后现代艺术转向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尤指绘画、雕塑等架上艺术样式的终结和装置、行为、多媒体等非架上艺术样式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由传统的绘画、雕塑等架上艺术样式拓宽到装置、行为、多媒体等非架上艺术样式,完成了成功的自救工程。因此,可以说装置、行为、多媒体等新兴艺术表达样式的出现促成了绘画、雕塑等传统表达样式的边缘化抑或死亡、终结。

人们习惯认为,真正体现了现代精神的艺术表达样式是绘画和雕塑,而真正能体现后现代精神的艺术表达样式是装置、行为以及多媒体。在我看来,这种非此即彼的认知方式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稍加深思便能发现,没有现代艺术(以绘画、雕塑居多)的成果,根本不可能有后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以装置、行为、多媒体居多)的辉煌。换言之,倘若绘画、雕塑等艺术表达样式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么艺术转向装置、行为、多媒体等表达样式也是不可能的。何况,当下时代已进入“调和时代”——即进入调和现代艺术价值与后现代艺术价值的时代。

显然,艺术的推进不会因为谁是后来者而就为谁降低评估标准,落后成为不了某一地域艺术高唱“特色”的依据。欧美等国在艺术推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其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我们的艺术只有跟他们在同一个起点上展开竞争,并在同等竞争机会下偷偷补课方能有所超越。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是层层递进的,递进过程中既充满“破”亦充满“立”。而中国当下文化呈现为古典、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当代多种文化形态的混杂状况,这决定了架上艺术在当下中国依然有用武之地。

总之,今天我们的艺术家依然面临确立艺术主体性——构筑艺术的审美维度和实践艺术的批评性——构筑艺术的社会维度的双重使命。可以说,就确立艺术主体性——构筑艺术的审美维度这一点,架上艺术就有非架上艺术取代不了的价值。当然,架上艺术的难度在于如何介入。也就是说,今天的架上艺术除了致力于确立艺术主体性,还需要考虑如何介入社会、生活。肯定的是,架上艺术不是没有可能介入社会,而是存在介入的难度——这种难度多半是由架上艺术自身的特性造成的。在我看来,未来有可能出现两类不同倾向的架上艺术:一类指向艺术主体性的确立、构筑,一类致力于介入社会、生活。

分享到: